耒耜和骨耜的区别
耒耜和骨耜是中国古代用于耕作的农具,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材料和制作方法:
1. 材料 :
耒耜:通常使用石头作为制作材料。
骨耜:使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制成。
2. 构造 :
耒耜:由“耒”和“耜”两部分组成。“耒”是耒耜的柄,通常是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;“耜”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,也称作刃部。
骨耜:上端厚而窄为柄部,下端薄而宽为刃部。柄部凿一横孔,刃部凿两竖孔。骨耜的柄部会插入一根横木,并用藤条捆绑固定,两竖孔中间安上木柄(即耒),再用藤条捆绑固定。
3. 使用方式 :
耒耜:使用时,手握木柄,脚踏横梁使木棍深入土壤,然后翻出,进行耕地。
骨耜:使用时,手持骨耜上的木柄,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,推耜入土,然后手腕一翻,就能掀起土来。
4. 特点 :
耒耜:比石器轻便灵巧,但容易腐朽,因此出土的多为石耜和骨耜。
骨耜:比石器轻便灵巧,表面光滑,不容易沾泥,适宜在江南水田里使用。
耒耜和骨耜都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工具,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和河姆渡人的智慧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骨耜的发明者是谁?
骨耜在哪个朝代开始使用?
河姆渡人是如何使用骨耜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