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注桩钢筋笼绑扎规范
灌注桩钢筋笼绑扎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. 核对钢筋 :
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、直径、形状、尺寸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料单料牌的要求。
如有错漏,应及时纠正和增补。
2. 准备材料和工具 :
准备绑扎用的铁丝(推荐使用20~22号铁丝,22号铁丝仅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),长度根据铁丝盘周长的几分之几来切断。
准备绑扎工具,如钢筋钩、带扳口的小撬棍等。
3. 钢筋绑扎接头 :
钢筋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,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。
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。
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。
4. 箍筋配置 :
箍筋应采用螺旋式,直径不应小于6mm,间距宜为200~300mm。
受水平荷载较大或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的桩基,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,间距不应大于100mm。
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,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。
5. 焊接和绑扎 :
需要焊接的钢筋笼部分应确保连接垂直,并加快焊接速度以缩短沉放时间。
钢筋笼垫层保护块应正确放置,最好作成半径为垫层厚度的导轮。
6. 钢筋笼制作 :
钢筋笼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和规范要求制作,主筋的焊接长度为10D(双面焊),但考虑到实际操作,焊缝长度可增加1cm。
接头位置要错开,同一断面接头要小于50%。
7. 成品保护 :
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要注意保护,防止人员踩踏或其他施工工序对其造成变形、移位。
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,要安排专人对钢筋进行检查和校正,确保钢筋位置正确。
以上是灌注桩钢筋笼绑扎的基本规范,具体实施时还需参照当地标准和工程具体要求。需要注意的是,绑扎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执行,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灌注桩钢筋笼绑扎的常见错误有哪些?
灌注桩钢筋笼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?
灌注桩钢筋笼制作时如何避免变形?